這是我兩三年前寫的七八千字的文章,主要是針對南北交點的宮位和相位來整理,並不是針對馬英九的整個星盤來論。其實,整個全文可以照我所說的生命史分析架構,來讓各位了解馬英九星盤中南交火星海王星天秤九宮與月亮天王星巨蟹六宮的張力相位、太陽水星巨蟹七宮與金星雙子五宮的學習相位…等三到五組相位的相互作用力,如何影響他人生格局的調整和發揮。
馬英九在一九五零年七月十三日晚上六點五十五分(這是我個人校正的出生時間),出生於香港。馬英九的南交點落在天秤座第九宮,代表他前世(1)可能習慣用天秤座向別人請教的態度,吸收社會菁英的優秀觀點,引進當代的先進思想。(2)可能習慣用天秤座公平公正的態度,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擔任專業的技術官僚,一方面革新國民黨,一方面促進國家的法治。
從馬英九的傳記當中,我們得知他小時候出生在一個非常重視家教的家庭,祖父馬立安生前留下兩句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書不空」。母親秦厚修從小鼓勵他練毛筆字,背誦《唐詩三百首》,手抄《論語》和《古文觀止》,幫他建立深厚的國學底子。父親馬鶴凌負責培養馬英九的「器識」,期待他建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度,以「國士」自居。在做人做事方面,馬鶴凌以曾國藩的話「以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送給兒子當座右銘。在課業方面,馬鶴凌以「今日功課,近期計畫,此生理想」的字帖,擱在兒子的書桌上,做為他的指導方針。剛好馬英九是個聰明伶俐的乖小孩,對父母親的「私塾」教育照單全收,終於以第一志願考進建國中學。
馬英九念高中以後,開始讀胡適文選,很認同書中所說的獨立思考、個人主義和自由思想,就決定不陪祖母去天主教禮拜。但是,他還是很感念幫他受洗的比利時文神父,也很佩服文神父在台灣服務四十幾年的奉獻精神。到高三的時候,馬鶴凌建議他讀文組,將來考法政科系,並舉俾斯麥的故事為例。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當年觀察到中國留學生大多是念理工,日本留學生有不少念法政,就判斷日本比較有長遠規劃,國力必然比中國強。所以,馬英九就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法律系法學組。這可能跟馬英九南交天秤九宮和天王星巨蟹六宮的九十度挑戰相位有關,他開始產生天王星的創新意識和改革精神,變成巨蟹座愛國色彩濃厚的革新志士。他選擇的目標剛好就是九宮的法政專業。
馬英九念大學後,在大二參加代聯會,擔任秘書長,輔助胡定吾主席,舉辦各種學生會的活動。當美國大使館來台甄試「亞太地區學生領袖訪美活動代表」,馬英九獲得錄取第一名。他在訪美七十天的行程當中,參觀了二十幾所大學的學生組織,深深感到把學生組織建構為實習民主政治場所的重要性。那時候,釣魚台列嶼附近的海底礁層被發現蘊含豐富的石油,日本非常覬覦,就跟美國私下爭取釣魚台的主權。他在美國剛好目睹東西岸華人發起的保釣運動,這些留美人士呼籲台灣政府捍衛釣魚台主權,拒絕參加簽訂「中日韓聯合開發海底資源協議」的會議。回國後,他立刻投入台大保釣會,發動六一七示威遊行,喊出「日本無理,美國荒謬」的口號,成為保釣健將。在保釣運動的影響下,他日後到哈佛法學院就專攻國際經濟法與海洋法,博士論文的題目就定為「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馬英九本來想先在美國的學術環境裡面發展,一方面當研究員,一方面當實習律師。等自己累積相當實務經驗以後,再回台灣。馬鶴凌卻覺得知識份子窩在校園不出去救世濟民,實在是辜負了國家社會的栽培美意。剛好,總統府第一局局長兼秘書室主任周應龍找上馬鶴凌,希望馬英九能回國為經國先生做點事。
馬英九就在民國七十年回國,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並且接下經國先生第三任英文秘書的工作。由於他謹守幕僚分際的表現,蔣經國提拔馬英九接替陳履安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職務,負責國際聯繫與政黨外交。當時,民進黨為了爭取國際奧援,經常組團出國訪問,並以「台灣最大反對黨」的名義,拓展民進黨的國際知名度。馬英九就頻頻在海外從事政黨外交,宣揚國民黨政治革新的決心,並且發送台灣經濟成功的資料,讓國外政黨領袖印象深刻。蔣經國先生去世後,馬英九由黨務系統調到行政系統,在民國七十七年接任研考會主委,負責政府前瞻性的政策研究與規劃。當時,執政黨有兩個重要政策:一個是大陸政策的「兩岸開放條例」,一個是國會充實方案的「資深中央民意代表退職條例」。馬英九動員了研考會的全部人力,全程參與制訂和對外說明的過程。由於他對大陸工作的投入,行政院正式成立大陸委員會之後,他在民國八十年志願從研考會主委轉任陸委會副主委,並且制訂出一份處理兩岸事務的法律工具書:《大陸工作法規彙編》。一九八一到一九八二年流年天王星進入十一宮,與南交天秤九宮形成六十度學習相位,馬英九因為本命天王六宮快速發展的工作機運,先意外被徵召回國,擔任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又負責在海外宣揚百年政黨的政治革新理念。一九八八到一九八九年流年天王星進入十二宮,與南交天秤九宮形成九十度衝突相位,馬英九又意外轉到幕後,研擬具有天王星開放性和前瞻性的政策。
民國八十二年連戰組閣,把「檢肅貪瀆」列為重要的行政革新方案。馬英九接任法務部長,扛下這個重大使命,就非常嚴肅和認真的執行。他首先在國民黨十四全中評會上痛批黨內競選歪風,接著又率領檢調系統全面查賄和肅貪,把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和基層樁腳都得罪光了,幾乎做到「動搖黨本」的地步。國民黨籍立委為了自己的生存,紛紛要求李登輝撤換馬英九。馬英九在民國八十五年終於被撤換,轉任政務委員,兼行政院「中央廉政會報」主持人。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發生口蹄疫和劉邦友血案等重大事件,民怨沸騰,造成萬人遊行,高呼「總統下台,連戰道歉」,形成一股要求政務官負責的聲浪。馬英九立刻發表一篇辭職聲明,表示「改革猶未成功,政治風氣已變,以權謀私,爭功諉過,改革阻力重重,人民積怨日深」。自己為了負責,決定辭官,並且退出台北市長的選舉,還提出一個「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的大問號?經過一番曲折離奇的勸進過程,最後還是馬鶴凌說的一句話:「為了國家,為了黨,你有責任要挑這個擔子」,讓馬英九終於答應與陳水扁展開世紀大對決。一九九二到一九九四年心境太陽與南交天秤九宮形成三十度舒適相位,讓馬英九過去九宮累積的法律專業知識終於派上用場,擔任法務部長。一九九六到一九九八年太陽弧冥王星與南交天秤九宮合相,馬英九遭遇第一次清廉官僚被排擠的重大打擊,並且做出辭官抗議的激烈行為。
馬英九在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決定打一場有格調的選戰。可是,陳水扁的競選幕僚羅文嘉用塑造對立的政治語言,把馬英九和陳水扁比喻為「貴賓狗與土狗」和「披薩與肉包」,試圖攻擊馬英九根本不夠本土化。馬英九則是用「真誠」作為選戰策略,制止幕僚打無謂的口水戰。後來,陳水扁陣營又醜化馬英九為「新賣台集團的棋子」。還好,李登輝在選前四天拉著馬英九的手,發表「新台灣人主義」,勸告大家走出「台灣人的悲情」,讓阿扁政營的族群分化策略無法得逞。最後,馬英九果然以自己過去十年為官清廉的形象,大勝陳水扁。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新市府團隊保證是一個市民主義的實踐者。什麼是市民主義?我的定義是『以市民之心為心,以市民之意為意;先市民之憂而憂,後市民之樂而樂』。所以,我們一定會掌握民意並尊重民意,我們要時時傾聽人民的聲音,由下而上的溝通協調,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共識。」馬英九也說自己的施政理念並非「速效」或是「夠炫」,而是「均衡發展,使城市進步」。這種過度平實的政績可能會讓人質疑,但他說:「任內推動污水下水道整修、人行道翻修、增建游泳池與運動中心、垃圾費隨袋徵收和網路新都的政策,都不是很炫的市政工作,卻是使城市均衡發展且逐漸進步的重要市政工作。」這就好像蔣經國的施政理念跟李登輝和陳水扁的最大不同點,就在於經國先生致力於台灣的建設,讓台灣整體升級。因此,馬英九極度厭惡用政治惡鬥來製造社會仇恨的政客。
不過,兩年後陳水扁執政,民進黨還是用極強的意識型態和攻擊性格,來操作政府機器和大眾媒體,全面圍堵國民黨和新黨的生路。整個執政黨把行政體系當成黨同伐異的工具,就造成中央與台北市的不斷摩擦。以「財政收支劃分法」的爭議為例,民進黨政府為了改善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就想調整稅制結構,增加財政收入。中央政府想要集權又集錢,對於改善地方政府財政和提高地方財政自主性的改革方案卻付之闕如。因此,主計長林全天天砲轟馬英九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等到國民黨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通過,馬英九立刻舉行記者會,宣稱這是符合陳水扁總統所說的「中央不要集權集錢」和「中央與地方是夥伴關係」的主張。
當陳水扁再度執政,泛藍陣營追查319槍擊案真相,馬英九在連宋主導的泛藍群眾抗議活動中,又堅持自己的政治潔癖,不想加強抗爭的力度,而想從法律面來解決。馬英九這種作為很不討好,但他又想致力於黨內改革和國親合併,完成讓泛藍力量重新壯大的歷史使命。於是,他一改以前的謹慎作風,積極宣示自己要競選下一屆國民黨黨主席。在他與王金平的競選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在拓展南部和經營基層的問題上,都顯得用力不足。因此,他開始改組自己的工作團隊,加強與國民黨縣市長和本土派立委的聯繫,展開全台灣的基層耕耘行程。這可能是因為二零零四到二零零七年心境火星與南交天秤九宮形成四十五度頑固相位,火星的行動能量刺激馬英九正式動員,他積極展現個人的主導能力,努力完成國民黨的希望工程。他這段時間為了經營基層,將會忙得焦頭爛額。如果他能選上黨主席,也要面連一連串內部整合的考驗。他是否能夠用九宮的法治理念,完成國民黨的內部改造呢?
馬英九的北交點落在牡羊座第三宮,代表他今生(1)需要學習用牡羊座主動活潑的態度,開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完成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2)需要學習用牡羊座積極進取的態度,表現自己的見解,當個最佳發言人,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自己的理念。
馬英九回憶自己在萬華老街的童年時光,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鄰居小朋友跑到淡水河邊撿破爛拿去賣錢,再去小攤子玩打彈珠的遊戲。他也喜歡和同伴一起用竹竿打棒球,或是去大理街採紅心芭樂。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看武俠小說,看得非常入迷。他在學校的「說話課」中,就經常獨挑大樑,當起說書人,天南地北胡扯一通。
等他上了大一時,擺脫聯考的壓力,就開始加入學校的健言社,透過校內校外的辯論比賽,磨練自己的演說能力。他在大二時主動參加亞青營,訓練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一開始,他也不太敢和外國人講話。但是,他堅持「不要低估自己潛能」的想法,不斷面對和外國人當面溝通的壓力和挑戰,才訓練出自己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雖然,他在語言能力方面,具有這麼積極的戰鬥精神。但是,在感情方面,他不太敢把愛意說出口,寧可把愛慕藏在心裡面,讓雙方關係維持在「朋友」的境界。一直到他去哈佛留學,遇到講話直率的周美青,沒有什麼說話壓力,兩人的關係就很快發展到結婚。我們可以看出馬英九用牡羊座的戰鬥精神,積極建立三宮的辯論能力和英語溝通能力。他下一階段的挑戰將是建立三宮的寫作報導能力。
馬英九在大學時期,曾經針對國民黨通過「充實中央民意代表」的時事,寫了一篇文章「從法律觀點看中央民意代表的新陳代謝問題」,登在「大學新聞」第三五六期。他試圖把「增補選」和「全面改選」兩個項目的優劣之處,做個釐清工作。同一期趙少康也發表一篇「以非學法者的觀點,談中央民意代表改選問題」。後來,馬英九在民國六十五年到了哈佛大學念博士班,開始投入心力在《波士頓通訊》的撰稿和編務工作。他當了兩年主編和三年主筆,寫了非常多反共愛國的文章。很多人說他是國民黨的職業學生,其實他只是針對中壢事件和中美斷交等時事,表現出知識份子關心國事的評論能力而已。他參加哈佛畢業典禮的時候,聽到蘇聯作家索忍尼辛在「一個分裂的世界」演說中,針對西方社會精神價值淪落、道德勇氣喪失和外交姑息主義氾濫等現象,提出發人深省的警告。他馬上寫了一篇《勇者的證言-索忍尼辛的哈佛演說及反應》,投稿中央日報,並且建議台灣文藝界邀請索忍尼辛來台訪問。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七年太陽弧木星和北交點牡羊三宮合相,木星的豐沛能量刺激他在這段時間的文字產量激增,磨練出擔任主筆的能力。
馬英九回國擔任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後,一方面負責把經國先生的意見說法給外賓,一方面也負責海外的說明工作。尤其是在解嚴時期,馬英九針對常用「戒嚴」一詞抹黑國民黨的外國評論者,經常用實際的狀況來辯解,不會隨便扣人帽子亂反駁。他說:「在中華民國宣布解嚴後兩週的民意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的民眾根本不清楚政府為什麼要解除戒嚴。從這一點就可以證明,在台灣的大多數人民根本不知道有戒嚴法的存在,也可見它對人民日常生活與基本權益的影響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這些看來可以爭取民心的步驟,在年底選舉時對國民黨並無多大幫助。」有一次,他受邀去英國參加一項宴會,柴契爾夫人逐一和各國代表握手致意。馬英九自我介紹說:「首相閣下,我來自一個擁有七百五十億美元外匯存底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的中華民國台灣。」柴契爾夫人馬上探詢台灣公共建設工程開國際標的可能性,並介紹工業部長給馬英九認識。因此,馬英九逐漸成為對外說明的名嘴。很多國外報紙引述他的話時,乾脆稱他為「國民黨代言人」。
馬英九擔任研考會主委和陸委會副主委時期經常,到立法院接受質詢,也訓練出堅定有力和溫和理性的詞鋒,來與立委進行政策辯論。為了國會充實方案,他也首度破例接受國內電視台的訪問,爭取國人的了解與支持。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他在中山大學以「政治格新的回顧與前瞻」為題發表演說,指出國內近兩年來進行的解嚴、開放組黨、解除報禁、改革國會、推動地方自治法制化、國民黨黨務改革和社會風氣與治安狀況的革新,都是台灣以四十年之力一次解決外國社會花上兩三百年才能解決的問題。民國七十八年李煥組閣,鼓勵馬英九要擴大溝通,讓民眾了解政府的施政。他就不再推卻各報所做的專題探討與國事座談,他在座談會中表現出來的清晰思路和明確發言,讓他被譽為「思考台灣與中國問題最精密的頭腦之一」。在年底公職人員選舉的時候,馬英九在三波「名人下鄉」和「中央助選團」的活動中,用他清新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塑造出自己「票房保證」的演講魅力。民國八十年四年,馬英九和陳水扁參加台大學生會舉辦的憲政改革辯論會,馬英九代表修憲派,陳水扁代表制憲派,展開世紀大辯論。馬英九在答辯時,表現出「不易被激怒,又能在言談中掌握轉機」的特質。另外,在某次憲改座談時,無黨籍人士向馬英九說:「執政黨派你這個帥哥到處推銷修憲方案,聽眾只顧看著你的臉,哪有心思管你講些什麼!」馬英九幽默的回應說:「這麼說來,由我推銷憲改方案,可能誤導囉?那你可以告我違反公平交易法啊!」他說完的時候,還故意攬鏡自照一番,引起哄堂大笑。我們可以看到馬英九不僅成為說明政策理念的名嘴,又訓練出堅定有力和溫和理性的詞鋒。他又成功建立三宮的口頭表達能力。
民國八十二年,馬英九擔任法務部長,他主持反毒工作,發現全國監獄煙毒犯已增至二萬七千多人,占所有受刑人百分之六十二,其中染毒的少年犯已經增加五倍之多。他覺得自己進行一年的反毒戰爭,在「緝毒」方面很有成效,在「戒毒」方面則是經驗缺乏。因此,他去苗栗市基督教晨曦會戒毒村和花蓮主愛之家參觀,一路上仔細做筆記,準備在北中南各成立一所戒毒中心。他也借重宗教界的信仰力量,希望能建立堅強的心理復健系統,加強煙毒犯的戒毒意志力。否則,他很擔心未來監獄蓋不完,一再收容屢次回籠的煙毒犯,還不如多蓋戒毒村,加強勒戒效果。他在獄政方面,也親自察看監獄的實際狀況,做出非常多人性化和學校化的革新措施,如開放煙禁、報禁和電視收音機,擴大補習教育,加強技能訓練,設立外役監和教誨所專業制度。
民國八十七年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他開始學習在第一線和選民說話,聆聽市民的需求和不滿。他也學習和媒體建立更活潑的互動關係,在記者節的時候,他坦承自己從「馬更正」變成「馬傾聽」,不會再要求更正不實報導,而是把媒體當成反映市政缺失的鏡子,採納各種有價值的建議。他也把「台北市民終身學習網」視為施政重點,希望能掀起台北市民的學習熱潮。此外,他也找來龍應臺擔任台北市首位文化局長,希望透過制度和法規的建立,創造出一種環境,讓民間的文化力量得到最蓬勃的發展。比如說,把成立文化基金會的門檻從兩千萬元降低到五百萬元,文化性質的民間基金會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或者是,制定公共藝術法規,就可以把所有公共工程款的百分之一用在公共藝術上。再加上改變稅法,容許企業對文化的捐贈抵稅,企業對文化的捐贈馬上倍增,美術館和博物館就多了起來。還有,龍應臺也打出「文化就在巷子裡」的口號,希望把社區中本來就存在的大大小小民間組織(讀書會、家長會、消費者聯盟和文史工作室等等)串連起來,發揮市民文化的滲透力量,一起把台北市建造城有文化氣質的魅力城市。一九九八到一九九九年流年海王星進入一宮,與北交牡羊三宮形成六十度學習相位,馬英九開始學習聆聽選民的心聲,並且學習用海王星柔性的身段,和市民打成一片。他也希望台北市民能感染牡羊座三宮的積極學習精神,建立活潑有朝氣的市民文化。
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四日,馬英九在中國時報發表一篇紀念五四運動八十五周年的專文《民主是理性包容的生活方式》,他質疑台灣執政者將台獨、公投和制憲發展成三位一體的「新神學」,並以「民主」的名義無限擴張權力。這種刻意把特定的政策主張賦予先驗道德地位的作法,不但不是民主的深化,反而正迅速腐蝕民主政治多元與包容的內涵,破壞政府理性決策的機制,帶來了新的強人政治的隱憂。他希望利用五四運動八十五周年的今天,探討台灣此刻所面臨的民主危機,並強調一旦沒有理性的包容,民主就只是獨裁的一種包裝。民國九十四年馬英九主動宣布參選黨主席,希望能推動國民黨的改革與更新,凝聚民氣民意,贏回執政權,把新希望帶給台灣人民。他的積極發言讓很多人跌破眼鏡,認為他怎麼會這樣過度躁進?其實,他只是開始熱身,準備多多發揮馬英九的語言,感染更多選民的心。我們可以看到馬英九三宮的口頭表達能力面臨一個重大挑戰,他必須發展一套有強大感染能力的政治動員語言,才能開發新的基層黨員,並且在未來大選的時候,能夠跟民進黨的草根味語言相抗衡。
參考書籍:
《誰識馬英九》,作者:馬西屏,出版社:天下文化。
《馬英九人生長跑》,作者:羊曉東,出版社:時報。
留言列表